关于课堂提问的五点认识 - 教学资源 - 达州中学
您好,欢迎进入四川省达州中学网站! 返回达州中学首页

关于课堂提问的五点认识
2018-12-29 11:36:38   来源:    点击:

 
        课堂提问的五点认识:
        一、凡问须有值。特级教师严华银说:“提问要有意义,课堂上所有的问题设计都要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、发展思维。”这是在强调课堂提问的目标意识。特级教师黄亢美评价过一个生动的案例:某教师为加深学生对课文(《台湾的蝴蝶谷》)的理解,便唱了一首歌(《两只蝴蝶》),唱完问学生:“老师唱的怎么样?”——黄老师认为这种提问就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它偏离了语文,偏离了教学目标。
        二、提问宜简不宜繁。请看杨彬老师(一等奖获得者)的提问:“韩愈是否真想归隐山林?”清晰明了。然而我们观摩到一些课例,一个问题上百字,几乎占满整个幻灯片,这就让人茫然不知“问”处。提问的简洁还应该包括:问题的数量宜少不宜多。比赛课上一度出现“频繁追问”的现象:学生尚未回答前问,甚至还来不及思考,就被接二连三地抛给后问。教师的提问繁杂,问题渐如乱麻,令学生无法招架。如果说“满堂灌”是过去的课堂痼疾,那么现在,我们恐怕也要开始提防“满堂问”了。
        三、提问宜明。“陶渊明为什么选择归隐?”这是明问,明明白白,学生听之即晓。“陶渊明归隐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是什么”,这是“怪”问,学生闻之莫名。诚然,陶渊明归隐存在“外因”与“内因”,“偶然性”与“必然性”——所有这些,我们可以从学生自由的发言中去归纳并巧妙带出,但是抽象的语言并不适宜直接用于问题的表达,尤其是我们面对十多岁孩子的时候。“要多提孩子的问题。”特级教师严华银语重心长地说。
        四、曲问生趣。要提孩子的问题,就要追求趣味,将问题的表达置于学生对象之中去考量。很多教师的提问都是直截了当的,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问出味道。其实,直问也非不好,只是还不够好。直来直去的提问多了,就会寡然无趣。所以钱梦龙说,问宜曲。“愚公年且九十”,“且”是什么意思?这是直问。“愚公九十几岁?”这是曲问,迂回而巧妙地解决字义问题。前文举例《张衡传》,第一问是直问,第二三问是曲问,这种曲问巧妙创设了“语言运用的情境”,让学生思之有味,又是一种境界。
        五、问宜循序渐进。请看王丹老师(一等奖获得者)在课堂不同阶段的提问:当你看到装着半瓶水的青花瓷,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;假如你生活在唐代,你会对《长恨歌》这部作品作怎样的评价;有人说白居易作《长恨歌》是为歌颂爱情,也有人说是为讽喻,你认同哪个观点;白居易为什么能将《长恨歌》创作成多重主题?(以上问题表达有删节)从王老师的课堂提问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教学是步步为营的,是逐渐深化的,没有断裂也无重复更无倒错。然而,当你看到《廉蔺列传》课堂第一问竟是“太史公为廉颇蔺相如立传有何用意”时,便会感到这种无厘头的“倒错”:教师将课文学习通常意义上的终结性问题——写作目的,抛到了前沿阵地,完全违背“循序渐进”的教学原则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(摘自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教师刘金练《课堂提问莫小视,一门技艺见“真章”》,《中学语文教学》2018年12期)

上一篇:我的第一本书 课件
下一篇: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

COPYRIGHT 2016 四川省达州中学 版权所有 地址:四川省达州中学   邮政编码:635000
联系电话:0818—2762307,2679201   备案号:蜀ICP备18016399号  
技术支持:达州科创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